隨著古箏琴聲響起,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教室中傳出《但愿人長久》的悠揚旋律;在繪畫班教室里,學員們則以菊花、月餅、螃蟹等具有濃郁秋意的主題作畫。 隨著馬來西亞國內新
一塊塊積木堆起來,里面藏著多大的市場? 行業領軍企業上海布魯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布魯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近日,布魯可宣布完成規模3.3億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

警惕“僵尸數據”把“最多跑一次”變折騰好幾次
日期: 2020-12-06 16:09:48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 編輯:曉曼近年來,全國上下都在建設“數字政府”,數據代替跑腿,讓群眾“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但在實際過程中,一些數據沒有及時更新或者沒有效用,變成“僵尸數據”,結果群眾不但沒有“最多跑一次”,反而被這些數據折騰,來回跑斷腿。
筆者的一次親身經歷,就反映出“僵尸數據”帶給辦事群眾一串接一串的麻煩——前不久,筆者收到交警部門提醒稱車輛已到年檢時間,必須抓緊辦理。根據信息提示,筆者打開省內“最強大的”政務辦公APP,上面明確說車輛年檢必須預約。于是筆者根據流程打開預約平臺,里面顯示有幾個遠離城區的檢測點價格便宜,預約車輛較多,而市中心的幾個檢測點價格稍貴,但顯示預約數為0。想想時間緊張,筆者當即預約了市中心的檢測點。
筆者驅車半小時,根據導航到了目的地,一看,說好的檢測點卻是一片地鐵工地。惱火歸惱火,筆者又立即改約了附近一個檢測點,并且一路撥打服務電話,一直占線。又驅車半小時,發現“檢測點”變成了商場。
既然已經變成地鐵工地、商場,那么這些檢測點的取消,應該有相當一段時間了,為何它們還以檢測點的身份存在于政務服務平臺?預約為何依然能成功?服務電話為何總是占線?假如中間有一個環節有提醒,筆者就可以不跑或少跑冤枉路。
筆者調查了解,這樣的“僵尸數據”或多或少存在于不少地方的數字政府建設中。一些部門上傳數據只是為了應付考核,沒有上傳真正有效的數據;一些部門疏于維護,數據更新不及時,導致群眾按圖索驥變成瞎子找馬;還有一些辦事流程未能形成完整鏈條,一處出現脫節,整個流程都“散架”,比如前段時間一些地方健康碼出現無法識別的情況,導致群眾出行受阻。
“僵尸數據”是冷冰冰的數據,造成的危害與“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官僚主義危害是一樣的。由數據帶來的挫敗感給辦事群眾的心理傷害甚至更強:現實中面對面還可以找到人投訴,甚至吵一架也還能出出氣;而數據出錯誤,都不知道找誰解決,還會讓人誤以為是“自己跟不上數據時代”。
數據變“僵尸”,群眾跑斷腿?!敖┦瑪祿北澈笳凵涞氖钦块T的擔當缺失、作為缺失,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淡化。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在大力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數字化治理水平的過程中,確保數據的有效性必須貫穿始終,不能為了建設而建設,將“互聯網+”簡單化為“+互聯網”。相關部門也需要及時加以監督、督促改進,讓數據動起來、跑起來,真正為人民群眾服務。(笑樂)
張正華:企業流程管理理論方法的創...
張正華基于豐富的企業實際運作經驗以及在華為等公司參與或組織流程變革、進行流程管理的實踐經驗,在流程管理領域原創性開發了集成化流程管理的體系并開發了流程設計十要素法,改變了企業管理體系多元化、管理文件多張皮、各管理體系墻很厚,管理主線不清晰,管理體系執行力不強的局面,其提出的流程設計十要素法更是幫助數百家企業在流程建設中全面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大幅改善了企業的流程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