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古箏琴聲響起,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教室中傳出《但愿人長久》的悠揚旋律;在繪畫班教室里,學員們則以菊花、月餅、螃蟹等具有濃郁秋意的主題作畫。 隨著馬來西亞國內新
一些年輕人對“差距感”焦慮迷茫、手足無措,也可能源于對平凡、緩慢積累過程的認知錯位。當下網絡輿論、一些影視劇推崇的所謂“成功奇跡”“完美主人公”,某種程度可能
月球上升“織物版”五星紅旗,背后是硬科技支撐
日期: 2020-12-06 14:55:53 來源: 新京報 編輯:曉曼嫦娥五號登月堪稱一部現實版的大片,這部驚心動魄的大片背后,是全方位硬科技和軟科技的支撐。
一張“五星紅旗亮相月球”的圖片,刷屏了網絡。
據新京報報道,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后,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而在點火起飛前,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成功展開。
月球這抹“中國紅”,必將記入史冊
這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也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后國旗又一次在月球亮相。相比嫦娥三號、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噴涂的國旗,嫦娥五號的國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幟。據回傳影像顯示,五星紅旗在陽光照耀下,“中國紅”格外鮮艷。
嫦娥五號登月堪稱一部現實版的大片,這部驚心動魄的大片背后是全方位硬科技和軟科技的支撐。此前,美國成功登陸月球并插上星條旗,成為人類航空航天史上經典一幕。如今,月球上的這抹“中國紅”也必將記入史冊。
事實上,考慮到月球上沒有風、表面有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電磁輻射等獨特的天文地理環境,在月球上獨立展示國旗看似簡單,困難卻極大。但中國技術也獨具特色、自成系統。
比如,經過1年多試驗,研究人員通過高低溫試驗才發現,卷軸形式展開的國旗較平整,不會出現褶皺等情況。要解決的,還有國旗的織物材料和是否褪色等難題。反復試驗后,研究人員最終選出二三十種纖維材料,再進行熱匹配性、耐高低溫、防靜電、防月球塵埃等物理試驗,最終才找到一種合適的新型復合材料。
此外,中國的國旗采用的是桿系結構,使用二級桿的方式來呈現,是航天系統里比較成熟的技術。要考慮的是支架系統承受冷熱交變、空間輻照、極低真空等惡劣環境考驗,任何不當都可能造成國旗無法展開,如發生冷焊(兩塊接觸金屬在太空極低真空環境下會粘連在一起)。為此,需對系統所有機構和關鍵位置都進行防冷焊處理。
這些,都無不體現了科研人員的智慧、科技的強大力量和魅力。
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技術難度有點高
值得一說的是,嫦娥五號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這殊為不易——航天器在地外天體表面起飛,是一項極為重要的航天技術,此前只有美國和蘇聯(俄羅斯)兩國能完成。能掌握這樣更高難度的技術,也展示了中國在空間技術上的諸多突破。
要在月球表面升空,需要解決的是升空的動力和上升時的姿勢。月亮引力只有地球的1/6,實際需要的動能會更小。這難度雖不大,但航天器的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都需精確計算和控制。升空后,也還要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才能進入預定軌道。
上升器在起飛之初的一小段距離內不能進行姿態調整,此后要根據之前收到的參數進行調整,才能豎直上升。到達一定高度后,還要在GNC系統的統一指令下,讓主發動機和姿態控制發動機共同整合,使上升器按既定程序拐彎,并以適宜角度轉入軌道入射段。
上升器從月面起飛約飛行6分鐘、250千米后,再進入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的初始軌道。上升器啟動交會對接程序,還要飛行幾圈,完成4次遠程導引后,才能實施交會對接,把采集到的約2千克月壤轉移到返回器。
一言以蔽之,嫦娥五號登月以及未來幾天的降落地面,是中國科研人員一系列高難技術支撐的結果,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精心設計和技術創新。而首次做到地外天體表面起飛,證明中國已躋身于世界航天俱樂部第一梯隊,也為未來進一步探測深空和載人到達月球創造了條件。路漫漫其修遠兮,但邁出這一大步,無疑會讓我們離“航天強國夢”更近。
□張田勘(科普專欄作家)
- 重慶幼兒師專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
- 體驗一堂編程課 編程貓聯合新華網、光華基...
- 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之第二屆雪地火鍋...
重慶市萬州區中加友誼小學開展關注...
12月18日,萬州區中加友誼小學在愛爾眼科醫院面向全校家長和學生進行了一場網絡直播。直播主題是關注學生健康成長和保護身邊環境。 直播室有來自中加友誼小學三年級八班的 15
- 整理收納師走俏:有人愿花上萬元購買收納服...
- 感受冰雪運動的濃濃暖意
- 臨沂河東癮君子社區戒毒期間復吸被查獲
秦嶺“認猴”人
李保國研究團隊捕捉到的秦嶺金絲猴臉部特寫。組圖均由受訪者提供 他用了一大半青春,追著“樹上的金絲猴”跑,引猴下樹; 他和團隊花了十余年時間,摸清了金絲猴的“社會結